巴林石矿区简介
巴林石的矿址在该旗查干沐沦苏木境内的特尼格尔图山。山旗所在地向北,穿过呼特勒沟,跨过沙布尔台河,经沙布尔台苏木,过查干沐沦苏木边界向西7公里,便到了矿山所在地。这里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50公里,地理坐标为:东经118°21'40"——118°23'40″北纬43°46'45"——43°47'30".
矿区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。特尼格尔图,汉语译为有透明石头的地方,地质工作者将其称为化石山。因巴林石质地较软,过去常用其在石板上写字,当地汉族群众也称该山为画石山。画石山由东西两坐山组成,东面的山称为大画石山,西面的山称为小画石山。画石山山势孤缓,最高海拔为1131米。
山上的采石点按传统说法叫做“卧子”,因无明显特征,一般都以第一任采石班长的名字命名,现在矿山分为5个采区,大画石山西面的小山包为第一采区;第二、三采区在东面大山包的西侧,以山洼处为界,山洼以西为第二采区,以东为第三采区;大山包的东侧为第四采区,四个采区的矿脉分别进行了编号;小画石山统称为五采区。
第一采区:
面积0.8平方公里,最高点高程1058米。1978年开始大面积开采。矿脉密集,延续性好,矿脉较厚,最大厚度2米。主要矿脉的延长近100米,延深近80米,共有矿脉20多条,现开采的有5条,其它矿脉已开采完。该采区矿石品种较多,矿石档次较高。巴林石五大类的大多数品种都出自这一采区。该区伴生有汞矿石、地开石、高岭石、明矾石。鸡血石产于该区的二号、三号、十号采坑,福黄石产于一号采坑。
第二采区:
面积0.7平方公里,最高点高程1098米。1975年开始大面积开采。矿脉稀疏。延续性不好,大部分矿脉较薄,共有矿脉6条,现存矿脉3条。矿石品种有红花石、青白石,还有少量冻石。该区高岭石较丰富,伴有明矾石。
第三采区:
面积0.3平方公里,最高点高程1131米。1974年开始大面积开采,矿脉稀疏,但主要矿脉延续性较好,矿脉较厚,延长近100米,延深近50米,矿脉最大厚度近2米。主要品种有青白石、少量红花冻和其它冻石,还出有特殊的以白料为主体的黄皮石、很少量的鸡血石。伴生有大量的高岭石、明矾石。
第四采区:
面积0.2平方公里,最高点高点高程1080米。矿脉较少,但矿脉延续性好、厚度大,延长达150米,延深达70米,最大厚度达2.5米。查干沐沦苏木在该矿区进行长达十几年的采矿,1993年底归属巴林石美术公司。现该脉组大部分矿石已被采掘完毕。主要矿石品种以彩石类和图案石类为主,同时还出现少量冻石和鸡血石。伴生有大量的高岭石。
第五采区:
面积0.3平方公里,最高点高程987米。1974年开发,主要出低铝含量的高岭石,出过很少量的巴林石,品种也很单调。
五个采区的外围是生活区和封禁区。经过多年的建设,生活区已初具规模,客商和游人可在这里食宿。封禁区草木繁茂,有数百种草本植物,偶尔可见野生动物出没,还可拾到古代的巴林石残片,已成为赏石旅游和重要组成部分。矿区西侧,由于风剥雨蚀,部分地段次生土层流失,在裸露出的原生土层表面上,散存着碎石块,其中夹杂有红山文化时期的燧石、玛瑙质地的压制石叶、精制的石镞、石锯等细石器。同时还发现了红山文化陶片、战国时期的绳纹泥质灰陶片、辽早期的叠唇夹砂陶大口罐残片等。专家认定矿区附近应有以上各时期的文化遗址,矿山在其活动区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