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
雅茗居蹭茶 文/sdq102389

http://www.368tea.com/bbs/thread-71676-1-1.html

文/sdq102389

   福州之行最大的收获是到雅茗居拜访云萱先生。对茶除了感性上的喜爱,我所知甚少,这里浓厚的茶文化气氛正好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。

    28日下午3点如约来到西营里茶叶市场,先生亲自出来迎接,一如印象中的隐隐竹林风骨,言谈举止中的淡定让人很难把他跟商人这个投机行业联系起来。虽然只是初相见,仅凭网络上几次粗谈浅识,这随缘一面的热情款待竟也让我莫名感动。

    刚迈入雅茗居,空气中弥漫的普洱香味立即包围整个身心,慢慢把一身寒气柔化去。店里装潢不似一般茶店的或古朴,或富丽,而是契合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了别具匠心的设计,马鞍、马铃、酥油茶桶、陶罐、竹制品。。每件小摆设无不透露着主人的用心和独特品味。屋里还有**异地远道而来的茶友,不大的空间却倍显温馨。大家一一相互介绍完毕,我正式加入了“蹭茶”的行列。

    这一蹭,三天过去了。今日细细回味,有些似有所讲,实无可得的感觉。诚如先生所说,没有一泡茶是可以作为准则来讲解的,同一款茶,早中晚喝的感觉完全不同,这需要我们在喝的过程中去体会。茶的品种,茶的好坏,如何品鉴,都是由无数不确定因素构成,如同树的枝叶,没有一片叶子是相同的,若在末端去追究,穷极一生也弄不懂茶。没有准则,但却有原则,就是最根本的东西,把握这其中的“理”,认识茶就很简单。

    市面上的茶大体分绿青红白黑黄六种茶系,而按产地和品种的分支更是让人眼花缭乱。这是为迎合市场的需求而形成的所谓“区分标准”。对先生而言,茶就两种,能喝和不能喝——对人体有益的茶和有害的茶。如我的理解,我是喝不起“好茶”的,但何为好呢,价格贵?人人赞?香气浓?口感醇?这些概念很模糊的在我脑海里傻傻的分不清楚。先生说了一句话:适合你的就是好茶。这句话,蹭茶三日后我才开始体会到其中意义。当然,这好茶也是有原则的。一看生态环境,二看制作工序。茶不似可乐这样的饮料,完全的化学成分,只有“天、地、人”的和谐,才出好品质的茶。有点懊恼自己对茶叶知识的匮乏,太深的仍然听不明白,但老子所说的“大道至简”,道理一样,再复杂的事物他都有一个可依循的规律,人为的改造如果不能依道而行,往往只能自食其果。

     每个人对茶的需要不同,喝茶可以是生活,喝茶可以为交友,喝茶也可为经商所需。若真要在喝茶上说一个“品”字,我想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。如何品,先生又提出了更深层面的理解,喝茶要用“眼耳鼻舌身意”,品茶的“形色香味气韵”。说到茶气,我们有幸喝到了传说中的|“七夕罐煎茶”,几杯醇浓的茶汤下肚,在座的各位开始谈论纷纷,有说感觉头脑发热,有说通体舒畅,而我却感到四肢开始发凉。同一款茶,每个人喝后的反应都不一样,因时因人因地而异,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,所以,对品茶的理解如果单从别人那里听取或是网络文字上认识,都无法做到全面,因为别人评的只是他喝到的那杯茶。

     最后请教了茶的经营之道,毕竟也是奔着这个目的而来。先生以普洱为例,曾经风靡一时的普洱收藏热潮让很多人都误以为,茶越陈越好,但事实不一定在眼前,如果茶本身的原料或是后期制作工序上有问题,那这饼茶留多久都是“死”的。茶只有做“和”了与做“活”了,才有长期存储的价值。做人也是如此,这个道理用在经商上也是相通的,与人相处需“和”,这是人脉,人脉通了,生意就活了。  

    茶喝完,茶杯就该放下了。但感激放不下。这次拜访,除了茶的知识,更多的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,同时看到自己很多的不足。也收回最初对云萱先生是商人的印象,因为他是在传承一种文化,经营的是实实在在的做人态度。以后的路,要学要行还很多,如有一天我亦能如愿实现做茶之业,谨记先生教导,以茶为师!


    感恩一路上给我提点帮助的良师益友,文笔拙劣,所写的感想也恐有误解之处。
返回列表
云萱茶叶批发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