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
二:落后的制茶技术 如果说思想是根本,那技术就是问题的关键了,其实现在凌云的大小茶厂也都是机械制茶了,可控制这些制茶机器的人也和机器差不多,就只管把茶青往机器里一倒,然后就很机械的操作,而对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根本不去管!茶叶的成品质量,品象,口感等对制茶时的温度和时间要求很高的,比如同是杀青,温度高点和低点就会直接影响成茶的香气和口感,现在整个凌云县的茶厂,基本上都还是用烧柴加滚筒杀青机来杀青的,工人也就只管往炉里加柴而不去注意温度的高低的,所以经常会有某批茶正好处在合适的温度而质量很好,其他的就不行.至于其他过程比如摊青,烘干等等的细节就更没人去考虑啦!...
制茶技术落后,是许多茶区的普遍现象。 严格来说,是制茶理念落后,是不知如何合理应用原料,把茶做得更适合人健康饮用。
三:政府错误引导 近年来,茶叶市场在铁观音和普洱茶的带动下蜂涌而起,凌云本就是茶乡,发展茶叶事业是对的,于是政府就鼓励农民大量种茶,还从外地引进外地的各种茶种让农民种,(目前凌云县的茶叶种有,本地野生白毫茶改良白毫茶,云大种,福云六号,桂林茶科所培育出的桂N号等等)要大量种茶就得大量的开荒,这样环境也被破坏了,植被没有了,从而也影响了茶叶质量!再就是凌 云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,山高坡陡,政府的鼓励也使得很多不合理的茶山就这样形成了...
其实,许多传统的原生茶树品种,品质大大优良于为高产量而培育的品种。 正如山区农家土生土长的鸡其肉质与汤质之鲜美,远非农科所培育的快生快长的"所谓良种鸡"能及! 那些因政策引导,盲目上马的万亩茶园、千亩茶园,不仅严重破坏生态平衡,也严重地影响优质原生茶树品种的良性发展。 在时下茶叶市场上,茶叶的产值不是以产量来计算。一斤优质好茶的商品价格远远高于一百斤粗产劣质茶的价格。 政策的引导,与其让农民多种茶,不如引导农民如何科学制茶,保持与合理发展生态茶园! 只有优良原生茶树品种与良好的生态环境,才能产出优质的茶菁。 只有合理的制茶理念与制茶技术才能制出优质的茶品。 只有优质的茶品,才能迎得终端消费者的喜爱与信赖,进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! 现在,会喝茶会品好茶的人越来越多,而真正的好茶却越来越少!!
四:其他条件 说白了凌云白毫茶本身茶种是好的,但是就因为这些细节问题往往就影响了茶叶成品的质量,从凌云白毫茶的分析来看,凌云白毫茶(茶树品种)是目前能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:春茶鲜叶含氨基酸3.36%、茶多酚35.6%、儿茶素总量18.29%、咖啡碱4.91%。适于制红、绿茶。红碎茶,颗粒匀润显金毫,滋味浓强,有特殊花香;制毛尖茶,白毫满披,形似银针,滋味浓醇,有栗香.
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8-9-3 10:21:47的发言: 好茶! 这茶青适制:红、白、黄、绿、青、黑,六大茶系! 做得好,各有千秋!
凌云白毫茶我是通过您的帖第一次认识这个茶品。 前天,见您上传的茶菁,一见之下,爱惜不己! ----这是极少见的适制六大茶类的优良品种!!
以下是引用云萱在2008-9-3 11:26:17的发言:http://www.368tea.com/bbs/post.asp?action=re&BoardID=15&replyID=121268&id=30146&star=3&reply=true

这茶青,非但适制:红、白、黄、绿、青、黑六大茶系。 而且:只有合理制作,都可以做到:不仅现在好喝,并可以长期存放,愈久弥香!!

依云萱多年对茶叶的研究,品饮过数不清的茶叶,总结出一个认识: 只要茶树品种优良,生态良好,内含物质丰厚,如果合理制作,不论:红、白、黄、绿、青、黑,六大茶类,都可以做到不仅现在好喝,并可以长期存放,愈久弥香!!

由于前面说的凌云茶山多是高山陡坡,而且有些很陡呢,50~~60度的都有,人不说采茶就是走上去都很麻烦,有些茶山从山下走上去再走下来都差不多要一小时,总不能让茶农一天上上下下走几次吧?走得来这茶还用采吗?茶山的茶树管理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是很难的,天凉还好说,天热的话早上采的茶青晚上回到山下不少都开始发酵了呢!这怎么能做得出好茶?说白了凌云白毫茶本身茶种是好的,但是就因为这些细节问题往往就影响了茶叶成品的质量,从凌云白毫茶的分析来看,凌云白毫茶(茶树品种)是目前能适制六大茶类的全能茶树品种:春茶鲜叶含氨基酸3.36%、茶多酚35.6%、儿茶素总量18.29%、咖啡碱4.91%。适于制红、绿茶。红碎茶,颗粒匀润显金毫,滋味浓强,有特殊花香;制毛尖茶,白毫满披,形似银针,滋味浓醇,有栗香.这些好的优势往往不被看好,早些年碧螺春好卖啊,一窝蜂的都跟着做螺型茶,还美别人的名曰凌螺春,样子是做得象了,内涵没有啊!前两年碧螺春闹出为了制出的茶好看,制茶时放制茶油的问题,碧螺春是滑铁卢啦,这凌螺春不也跟着滑铁卢?去年几块钱一斤都没人买,这多浪费资源啊?不过当地人也还算"聪明",今年春茶出来啦,把去年的茶往新茶里一混,也就卖出去啦!这样的做法怎么会有好茶叶呢?再好的茶不也给弄坏了?心疼资源可不能这样心疼啊!...
遇上这种情况,可否因地制宜,适当采菁,并找一处阴凉地边采茶边晾青,进行先期萎凋,中午与晚上各运回一次,改产白茶? 如: 这是干茶(05年拍的) 这是泡开的叶底 这泡是云萱05年收购的白茶,05年拍的。与楼下07年拍的是同一天收购的同一款茶。 至今已常温存放三年多了,香气与滋味依然诱人!
这是07年拍的。 05年收购的,与楼上是同一泡茶。常温存放整整三年半了。至今叶底依然鲜活,没有陈杂味。

对照下您的鲜叶与茶底,原料很相近。但制法不同。

喝茶渡日者好! 这几天忙,待逮空再与您探讨。
返回列表
云萱茶叶批发网